故城贫困女杨焕新自强不息成年收入10万富裕户
河北新闻网
2012-05-11 16:59
来源:
责任编辑:田士威
【字号

本站搜索

    (王晓迪 王永宏)衡水市故城县杨焕新,今年42岁,是郑口镇大杏基村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在党的富农政策的引导下,在妇联领导姐妹的帮助下,杨焕新通过多年的努力,从一个一贫如洗的特困户变成了年收入10万富裕户。

    过日子,穷则思变。

    1991年杨焕新嫁到郑口镇大杏基村,丈夫是个老实本分的庄稼人。当时婆家穷,兄弟又多。分家的时候,仅分到5亩地和10元钱。分家不到两个月,杨焕新又生下女儿。大人孩子要吃饭,可杨焕新连种地的钱都没有,无奈之下杨焕新就找娘家的姑姑借,就这样借了还,还了借,维持了两年的日子有了缓解。

    1993年,杨焕新就自己揽下地里活和家务活,让丈夫安心去建筑队打工。工资是一天6块钱外加一盒金版纳烟,杨焕新丈夫不吸烟不喝酒,杨焕新就把攒下来的烟卖了补贴家用,这样家里的日子宽裕多了。

    杨焕新是个闲不住的人。

    利用空闲时间杨焕新就给姐妹们发手套,一副里提一毛钱,这也忙的不亦乐乎。后来她把孩子交给老人看,到神牛种子公司帮着装种子、去酒厂帮忙灌酒打包装。当时一门心思的想挣钱,目的只有一个:改变贫穷的现状,让大人孩子过上好日子。

    2004年赶上大杏基鑫地苗圃公司招工,杨焕新又毅然报了名,利用农闲时间去那里打工。由于杨焕新刻苦好学,很快就掌握了修剪和嫁接技术。干出的活又快又漂亮,受到老板的夸奖。有钱了,干活的尽头更足了。一些姐妹看杨焕新的日子好过了,纷纷求杨焕新介绍她们去。在杨焕新的带动下,姐妹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冬天,杨焕新就带姐妹去棉站捡“三丝”。有的姐妹干活慢,供不上机子,杨焕新就过去帮忙并教她们提高速度的诀窍。她常说的一句话是“要富大家一块富。”这些年,杨焕新总是毫无保留的向姐妹传授自己的致富心得。姐妹们都很佩服她,有什么事也愿意跟她商量,说杨焕新才是她们的贴心人。

    老百姓的日子靠盘算。

    都说“吃不穷喝不穷,算计不到才受穷”。前些年家里的20亩棉花都是农忙时杨焕新回家自己拾掇,一天下来累的腰都直不起来。后来杨焕新仔细算了笔经济帐,地里的工便宜,杨焕新就不耽误打工,家里的棉花雇人拾,这样一天还能多挣5块钱。她还处处留意市场信息,去年杨焕新又花了7万多元买了拖拉机、镟耕机、秸秆还田机,让丈夫在农忙的时候出去揽活,这样不但又增加了一份收入,还方便了亲戚朋友。

    时间长了,杨焕新们村的打工队伍也成了一道风景。现在,不是她们找活干了,而是一些活主动找上门来,杨焕新就带着姐妹一起干,她们觉得这样的日子又充实又快乐。现在,腰包鼓了,日子富了,妇女的地位也提高了。

    “家和才能万事兴”。这是杨焕新坚信的一句话。老人病了,杨焕新跑前跑后;过年过节,老人年纪大,嫂子有病,蒸煎炒炸杨焕新也是主力。去年嫂子腿摔的骨折,住院一个多月。当时正赶上种棉花,杨焕新和丈夫两个人把一大家40多亩地全种上了。种苗、补苗,忙完了地里,她又到医院照顾嫂子。乡亲们都说杨焕新这样的妯娌打着灯笼也难找!每当邻里生活上有困难时,她都主动上前帮助。谁家添孩子了,谁家有病人遇到困难了,杨焕新都出面帮她们联系医院,跑前跑后,经济上遇到困难,她也会主动拿出钱来帮他们应急。杨焕新总觉得,生活富裕了、邻里和睦了,心情才会好,这样的日子过着才舒坦。

    如今,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凭借杨焕新的精打细算和吃苦耐劳,她的家从一个靠借钱生存的特困户变成一个年收入接近十万的富裕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家里是有车有房有机器,有儿有女有票子,一家人和和睦睦过日子,这就是杨焕新的“小康”!她说,这不是成功的圆满句号,而是生活和事业的新起点。生活的实践告诉我:只要我们妇女自强自立、有头脑、有胆识,肯吃苦,就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留言
##rep-begin##
  • ##username##     ##commenttime##
  • ##commentcontent##
##rep-end##
  • 发表留言:已 有0 位对此新闻感兴趣的网友发表了看法 查看全部留言
  •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 如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注册,进入注册页面
  • 发表留言
频道精选
精彩视图